热闻|8岁女童误食后吐活虫一个月!这种常见小飞虫竟是“健康刺客”,千万别大意
进入夏季,天气逐渐变热。
在家里的浴室地漏或者厨房水槽旁,见过一些灰黑色的小飞虫了吗?
远看像苍蝇,近看像小飞蛾。
遇到千万别大意!
近日,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诊室接诊了一个罕见寄生虫感染病例。
一名8岁女童在过去一个月,反复从口中吐出一种活虫子,有时一两条,有时三五条,辗转多个医院服用常规驱虫药均无效。
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经过疾控中心比对研判,最终确诊为毛蠓幼虫感染。
据扬州市疾控中心血寄地病防制科科长徐玉慧介绍,毛蠓,俗称“蛾蚋”(ruì),就是我们在卫生间经常看到的黑色小飞蛾。
其幼虫(俗称“地沟蛆”)常栖息在如浴缸、洗手盆、马桶水箱以及流动缓慢或长期存水的下水管道内壁。
女孩家长回忆,家中卫生间长期存在“小蛾子飞出”的现象。
“毛蠓幼虫污染了水体,”徐玉慧解释,“当孩子在卫生间刷牙漱口,或马桶冲水时水花溅起,幼虫就可能被误食入人体。”
此前,深圳吴先生也曾因为拍死一只落在眼皮处的蛾蚋后紧急就医。
吴先生左眼下眼皮处飞落了一只蛾蚋,他随手将其拍死,并揉搓眼部。
之后,他的左眼开始红肿疼痛,病情持续加重,视力下降至0.02,且出现绿脓杆菌感染的症状,最终不得不摘除整个左眼眼球。
小小的蛾蚋竟然有如此大的危害!
蛾蚋是自然界中最适应城市下水道生活的昆虫之一。
居家最常见的一种叫白斑蛾蚋,它们喜好富含腐败有机质的阴暗环境,人类聚集区的下水道、洗脸台等就是它的最爱。
面对蛾蚋,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它们本身不咬人、不吸血,因此不会通过血液传播致病。
不过,蛾蚋体表覆盖数千根细毛,每根毛的表面有许多纳米级别的细小沟槽,共同形成了类似荷叶表面的超疏水层,这些绒毛不仅是一套神奇的防水系统,也会变成病原体的温床。
它们常年生活在下水道中,身上难免携带致病细菌、微生物。
双手与其“亲密”接触后会携带很多细菌。
因此,遇到蛾蚋一定不要用手拍,后果会很严重!
不小心接触了蛾蚋,一定要好好清洗。
蛾蚋怎么除?
潮湿、积水的环境极易成为蛾蚋繁殖的温床。梅雨季节到来,多雨闷热,更要注意家庭卫生,特别是下水道系统的清洁维护。
清理环境
定期清洁厨房水槽、洗脸池、浴室等区域,避免垃圾和有机污垢在下水道残留,减少积水产生。
建议每月对排水口、地漏盖进行刷洗,可使用专业清洁剂或消毒水对下水管道进行消毒除臭。
科学灭杀
定期向地漏倒入半杯食盐与苏打粉混合物,配合沸水冲洗。这种操作能够破坏蛾蚋幼虫赖以生存的酸碱平衡环境,达到简单有效的短期灭杀效果。
管道维护
使用阻隔性能更强的地漏,断掉它们进入室内的通道。
封堵源头
当蛾蚋数量异常增加时,意味着排水系统存在着堆积堵塞的隐患,此时,就需要通一通下水道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崔可腾 综合 健康时报、国家应急广播、深圳新闻网、新浪微博、网友评论等)
- 女童游泳泡温泉后陷入昏迷!“食脑虫”有多凶险?如何预防?
- 倒影|“卖菜公交”司机帮扶春蕾女童,十年捐助学金2.5万元
- 青岛故事|“卖菜公交”司机帮扶春蕾女童10年,“像父亲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有成就感”
- 热闻|周杰伦演唱会济南站官宣!或为北方唯一举办地,连唱3天,日期票价出炉
- 热闻|冷空气即将救场,明天山东有望“退烧”
- 热闻|提醒!40℃高温天要来了,这份应“烤”攻略请查收
- 热闻|网传陈奕迅去世,歌手叶晓粤怒斥自媒体造谣:已求证,假的!
- 宝山镇携手新区妇联和青岛理工大学启动“春蕾女童”公益项目
- 有“警”无险!2岁女童走亲戚跑丢,多亏莱西公安
- 热闻|胖一斤,尿酸偷偷涨多少?专家:痛风不再是中老年专属病,年轻患者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