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枕头被血浸透!家里这东西竟是“隐形杀手”

2025-08-13 10:22 南方日报阅读 (8060) 扫描到手机

说到流鼻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

且不分年龄

“上午专家门诊

就看了十几个鼻出血的患者!”

据杭州市中医院官微报道

夏季到来后

耳鼻喉科迎来一波接一波的

鼻出血患者

有的患者半夜枕头被血浸透

为什么夏季鼻出血患者“扎堆”?

好好的鼻子

为啥说“流血”就“流血”?

如何正确处理鼻出血?

夏天“扎堆”流鼻血?

“爸爸!我的鼻子又‘流汗’啦!”豆豆(化名)一手捂着鼻子,另一只手高高举起,从小区的儿童滑梯上急急忙忙跑下来。

豆豆今年5岁,自从入夏以来就反复鼻出血,经常在玩耍后、挖鼻后出血,甚至有时候睡得好好的就突然鼻血直流,或者睡醒了发现枕头周围都是血迹。

一开始豆豆爸爸也没在意,以为只是孩子调皮抠破了鼻子,可看着出血越来越频繁,他心里渐渐发紧,赶紧带着豆豆到医院就诊。医生发现,豆豆的鼻腔内有很多出血点,鼻黏膜已经发生糜烂,是典型的过敏性鼻炎。

同样经常鼻出血的还有大学生毛毛(化名),据毛毛描述,每次出血就跟水管破了似的,要用很多纸塞住才能止血。经检查,毛毛鼻出血也是过敏性鼻炎所致。

元凶竟是它!

为什么夏季会出现鼻出血高发的现象?↓↓↓

医生解释,夏季炎热,人们容易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空调在制冷过程中会显著降低室内空气的湿度,干燥的空气会带走鼻腔黏膜表面的水分,使得鼻腔黏膜干燥,从而导致鼻腔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对于本来就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开空调时通常门窗紧闭,空气流通性差。空调滤网如果清洁不及时,容易积聚灰尘、霉菌、尘螨等过敏原和污染物,这些杂质被空调吹入室内空气中,吸入后会刺激鼻腔黏膜,可能引发或加重鼻炎,导致鼻痒发生,人们习惯性揉搓鼻子就会导致鼻出血。

那么,过敏性鼻炎患者

究竟该如何使用空调呢?

↓↓↓

医生建议,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一般推荐空调温度设置为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8℃。吹空调时,尽量不要对着面部吹,可以打开加湿器,保持鼻黏膜湿度。同时,也要定期清洗空调,勤通风换气,避免灰尘诱发鼻炎。

鼻出血别慌,看这里

紧急情况下,如何安全、有效地止血

1.保持镇静。不必过于紧张,以免引起血压升高、出血加剧。可以慢慢坐下来,身体略前倾,低头(千万不要仰头!),避免血液倒流进入咽喉、食道和气管。

2.压迫止血。用拇指和食指捏紧鼻翼根部,压迫鼻中隔的前下方,保持张口呼吸,一般压迫5~15分钟就可以止血。如果15分钟后仍未止血,建议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3.冰敷。这也是个不错的方法,用一个小冰袋敷在鼻面部,刺激局部血管收缩,可以减少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如血液流入咽喉,需轻轻吐出,避免吞咽血液引起恶心呕吐。

如何预防鼻出血

1.保持鼻腔湿润,避免鼻腔黏膜干燥。鼻腔干燥时,适量使用凝胶、软膏保持鼻腔湿润。气候干燥时,建议在室内放一个加湿器。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喷雾剂喷鼻。

2.佩戴口罩,保护鼻腔。在过敏性鼻炎高发季或空气污染严重时,注意佩戴口罩。花粉飘散的时候,减少户外活动。

3.调节饮食。不要偏食、挑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食物。

4.戒除挖鼻孔、搓揉鼻子的不良习惯。尤其是流鼻血后,鼻黏膜的血管尚未完全长好之前,如果再搓揉鼻子,会使血块提早脱落再次发生流鼻血。所以,要改掉挖鼻孔、搓揉鼻子的坏习惯,避免鼻腔黏膜人为损伤,减少流鼻血的风险。

止血方法的误区

以下几种民间流传的止血误区是不可取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1.仰头止血。发生流鼻血后,绝大多数人会本能地把头仰起来,以希望停止流鼻血。事实上,鼻腔后端和咽喉、食管、气管等器官都是连通的,仰起头后,尽管看起来鼻孔不流血了,好像止住流血了。这只是假象!由于头后仰、鼻孔朝上,在重力作用下,鼻血会顺着鼻腔向后倒流,进入咽喉,造成口吐鲜血的恐怖现象。部分血液还会被吞咽、进入胃内,刺激胃黏膜,引发恶心呕吐。出血凶猛时,鼻血甚至可能流进气管和肺部,凝固成血凝块,造成窒息死亡。

2.抬手臂。民间流传“流鼻血需要抬手臂止血”的说法,这种方法没有科学道理。流鼻血是由于鼻腔内血管破裂引起,将手臂抬起,会导致更多血液回流头部,使鼻腔血管局部压力升高,鼻出血量可能增加。

3.凉水拍脑门。额头距离鼻腔出血的部位有一定距离,而且少量的凉水也起不到收缩血管的作用,因此凉水拍脑门几乎没有止血效果。

4.鼻孔塞纸巾。如果是发生在鼻腔前端的出血,一定程度上,填塞纸巾可以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纸巾塞进鼻孔的深度有限,对于鼻腔后端的出血,并不能达到压迫止血的效果。纸巾会摩擦鼻腔黏膜,使黏膜创面扩大。纸巾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接触黏膜创面,甚至还会诱发感染。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