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在雪域高原,商业逻辑永远不能凌驾于生态逻辑之上
9月19日,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表演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海拔约5500米的查琼岗日山脊上演。金色烟花沿山脊蜿蜒成“龙”,持续绽放约五分钟。然而,这场“视觉盛宴”并未赢得掌声,反而引发舆论广泛质疑。
面对如潮批评,主办方迅速回应称烟花采用“环保材料”且手续合规,品牌方始祖鸟与蔡国强工作室相继致歉。当地监管部门初步回应称,活动因使用环保材料而未进行环评,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目前未发现生态破坏。
但这些说法并未打消公众疑虑:这场烟花秀,究竟有没有造成污染?如果污染了,又如何补救?
已有多位环境专家指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一旦受损,恢复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植物学博士顾有容等专业人士强调,除了污染物难以降解,烟花爆炸的噪声更可能惊扰即将休眠的野生动物,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深远负面影响。
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每年吸收近1亿吨当量二氧化碳,是我国目前唯一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区域。我国将西藏全域超过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喜马拉雅山脉正是其中关键屏障。为守护这片生态要地,十多年前,国家即规划投入200多亿元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在此背景下,相关企业声称“没有污染”的说辞,以及当地以“环保材料”为由简化环评的做法,无疑与国家重大投入和政策导向形成鲜明反差。
这背后诸多问题引发舆论质疑:为何公众一眼可见的风险,在主办方立项与执行中却未能充分考量?这场烟花秀是如何通过审批的?环保材料是否经过严苛验证?现场清理是否彻底?生态影响评估是否充分?
对待公众的质疑,相关部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答案也应来自科学的检测、实证,而非商业宣传或艺术表达。在全社会日益关注生态保护的今天,特别是国家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更加严格保护措施的当下,这类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的活动则是一种挑战,与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格格不入。它不仅极大辜负了环保工作者的努力,也是对公众朴素情感的一种公然挑衅。在雪域高原,商业逻辑永远不能凌驾于生态逻辑之上。
目前,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我们期待结果能切实回应公众关切。对大自然而言,道歉毫无意义。生态一旦遭到破坏,意味着多年付出可能付诸东流,必须拿出更有力的补救措施,同时对相关方进行严肃追责。
在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的今天,任何商业行为都必须严守生态红线,这既是价值底线,也是道德底线。愿此次事件成为一记警钟,促使社会各界更加敬畏高原、慎待自然,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共同守护我们这片神圣净土。
- 【央视快评】努力建设团结和谐 繁荣富裕 文明进步 安居乐业 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
- 打造资本市场“青岛样板”!创投风投生态日趋完善
- “海拔5500米烟花秀”对生态可能带来哪些影响?专家详解
- 人民热评:雪域高原岂能沦为烟花“秀场”?
- 从“客户”到“伙伴”,济宁银行全周期金融服务构建财富管理新生态
- 解决张村河生态公园的停车配套问题!这里要建停车库
- 敢当时评丨不能用健康为畸形“减肥生态”买单
- 支付宝推出全国第一个智能体支付服务“AI付”,助力激活AI 产业生态
- 中国光大银行深化“同业投资+同业生态”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 推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科学解决方案!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对接会在青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