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豪饮6瓶功能饮料,36岁男子抽搐进ICU,功能饮料绝非“续命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房超
“就想提神多送几单,没想到差点把命送进去。”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接诊的36岁外卖员胡先生,因短时间豪饮6瓶功能性饮料突发抽搐昏迷,40小时后体内仍有高浓度咖啡因残留。
短时间豪饮6瓶 外卖员抽搐昏迷送ICU
据胡先生家属回忆,事发前一天,胡先生为应对晚高峰送餐任务,希望通过功能性饮料保持清醒,在短短数小时内连续喝下6瓶某品牌功能性饮料。次日上午,家人发现他躺倒在地,叫醒后虽看似反应正常,但伴有发热症状,便让其继续休息。
然而到了中午11点,险情突然发生。胡先生突然自觉心跳加速、全身发热出汗,紧接着出现全身抽搐症状,头部和双手不受控制地抖动,对家人的呼唤毫无回应。更严重的是,抽搐反复发作,最后一次持续长达半小时未缓解。家人见状紧急拨打120,将其送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医生表示,患者出现咖啡因中毒,轻则心慌、心悸、手抖,重则可能出现四肢抽搐,意识障碍等一些表现。如果继发严重的并发症的话,可能会导致死亡。
经过针对性治疗,胡先生现已康复,顺利出院。
相似案例
糖尿病患者长期饮高糖功能饮料 视力骤降 仅能看清20厘米内物体
无独有偶,广东东莞42岁糖尿病患者王先生(化名),也因长期饮用高糖功能饮料提神,导致血糖失控,左眼视力骤降至仅能看清20厘米内物体。据东莞某医院眼科主治医生李医师介绍,患者王先生患有2型糖尿病已有5年,平时通过药物控制血糖,情况相对稳定。半年前,王先生为应对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开始每日饮用2-3瓶高糖功能性饮料提神,起初并未察觉明显异常,仅偶尔感觉口渴、视力略有模糊,误以为是工作劳累所致。李医师表示,经过玻璃体切割手术及降糖治疗,王先生的血糖逐渐平稳,但左眼视力仅部分恢复,无法回到患病前水平。
专家解读
功能饮料非“神药” 这些误区要警惕
当前不少人将功能性饮料视为熬夜加班、提神醒脑的“续命神器”,却忽视了其潜在风险。市面上常见的功能性饮料,其提神效果主要依赖咖啡因,同时可能含有牛磺酸、瓜拉那等成分,部分产品单瓶咖啡因含量可达50-80毫克,远超普通茶饮。
多数功能性饮料说明书上明确标注每日饮用不宜超过1-2瓶,但很多人对此视而不见。尤其需要警惕“咖啡因+酒精”的混搭饮用方式。酒精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会减缓大脑活动,而咖啡因则强行激活神经系统,二者作用拮抗会让大脑接收冲突信号,看似减轻疲劳感,实则判断力、协调能力并未改善,反而会加重肝肾代谢负担,增加意外伤害风险。
健康警示
这些人群需禁用 应急处理要牢记
针对功能性饮料的饮用安全,医生团队给出明确建议:首先要关注产品标签,了解咖啡因含量,避免选择高浓度产品;健康成年人每日饮用不超过1-2瓶,且不可短时间内连续饮用。
特殊人群更需严格禁忌:孕妇、哺乳期女性、儿童青少年对咖啡因更为敏感,应直接避免饮用;高血压、心脏病、失眠患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饮用前必须咨询医生。特别提醒,长期饮用功能性饮料还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多梦、易醒、白天疲劳等问题,形成“越喝越困、越困越喝”的恶性循环。
一旦出现心悸、胸闷、手抖、头晕等疑似咖啡因过量的症状,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多喝水促进排泄;若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并携带饮用过的饮料包装,以便医生快速明确诊断。
(综合第一现场、食安厦门、紫金山新闻、新快报等)
- 青岛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这36家“商业保理”、63家“典当行”和149家“融资租赁”不具备金融业务资质
- 深圳小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因网络交易违法被罚36万元
- 五连冠收官!36岁巩立姣官宣退役,今后赛场不会再见:确实对我的正常生活影响特别大了
- 果然财经|7款无糖饮料4款测出糖度?网上流行的糖度计靠谱吗
- 半岛涂图|别再瞎养生了!喝无糖饮料、疯狂节食……危害一点都不小
- 微信公布三个隐藏功能!网友:这我还真不知道
- 曾参加高考16次,36岁唐尚珺开始直播带货
- 进入第36天,美联邦政府“停摆”时长破历史纪录
- 诸城法院开展2025年第36次集中执行行动
- 海信地产3.95亿竞得崂山王家村36-1地块,楼板价27719元/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