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正面回应舆情,会是弥补“共情断裂带”的开始吗?
在被吐槽“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后,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作出了回应。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1月20日,俞敏洪在社交平台发文,辟谣“到南极坐邮轮花148万”,称“员工有不满,我和公司有问题,及时纠正”,还表示,打算明年冬天选10个左右的优秀员工,加上10个东方甄选优秀会员,由公司支持到南极看一看。
不得不说,俞敏洪面对这场舆论危机的正面回应,展现了应有的坦诚与难得的魄力:他既直面了核心事实,澄清了邮轮费用误解,也表现出了大度姿态,表示“有问题及时纠正”,还没有止于口头安抚,抛出了选优秀员工赴南极的实质性举措。
从网友反馈看,俞敏洪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的回应,起到了明显的对冲负面舆情作用,也呈现了化危为机的正确打开方式——舆论危机当前,自古装瞎留不住,唯有真诚得人心。
但对俞敏洪来说,要想完全抚平这波舆情带来的口碑皱痕,真诚回应恐怕只是个开始。对更多企业管理者而言,要想避免重蹈俞敏洪的波折,“老俞吃一堑,自己长一智”也很有必要。
复盘此次风波始末,问题关键并不在于那封全员信本身,而在于俞敏洪的抽象抒怀与宏大叙事跟员工的实际体感有着不小温差。在全员信中,俞敏洪多次描述南极风光,讲述自己的来时路、展望公司的归时途,用企鹅互助类比团队精神,这更多是情怀层面和愿景方面的铺展,可与此同时,员工却可能要连夜赶续费方案、应对家长投诉,应对的是来自现实的具体压力。
二者间对撞后,难免产生“您在南极看冰川,我在工位写方案;您那里有冰川闪光,我这里闪动的东西叫作企微红点”的反差感。
当然,借机制造“老板负责岁月静好,员工负责负重前行”的二元对立,或是由此渲染“悲欢并不相通”的阶层隔阂,未必符合个案中的具体情形,也无补于缓解被社会情绪裹挟的真实问题。但俞敏洪们也应看到,在“反爹味”“反说教”成复杂舆论气候典型表征的当下,不少企业老板因表达撞上舆论枪口,不是什么偶然——那些在生活逼仄角落里忙着“眼前苟且”的人,实在很难共情老板们的“诗与远方”。
在此背景下,成熟的企业管理者当更多地跳出自上而下强管控、重说教的惯有管理思维窠臼,填上管理沟通中“向下看见”能力的缺口,补上“共情力”这一课。
就拿俞敏洪来讲,他的南极之行,无论是因私(个人探索兴趣)还是因公(拓展公司业务)都无可厚非,他的俞式表达,就算带些鸡血、鸡汤也没有原罪,但绝不能失去对员工的“共情力”,要顾虑到员工的核心关切在哪,在让自身言行与之对齐的基础上去更好地传达想法。这其中有两点很重要:解人意,接地气。
比如,极目新闻的报道就显示,俞敏洪公开信发布的前两日,新东方员工收到32周年司庆专属福利为一张199元的东方甄选会员卡,需消费才能使用。由于跟网传高昂游轮费用形成鲜明对照,这也引发部分网友吐槽。这对俞敏洪也不无提醒价值:要周游世界,也要走进员工现实世界,增加他们的获得感比向他们打鸡血灌鸡汤更重要。
如今,俞敏洪已经用“你批评我,我就改”的态度,为事件续上了下文,希望他的正视问题能成为弥补“共情断裂带”的开始。毕竟,员工不是不关心冰川的静谧、企鹅的抱团,只是比起远方,他们更关心眼下的真实处境。
(作者:佘宗明,来源:红星评论 )
- 俞敏洪南极游给东方甄选会员买了一堆冰箱贴,网友:怎样才能得到
- 主播说 | 俞敏洪回应“全员信争议”: 所乘南极邮轮费用20多万,不是148万
- 俞敏洪回应“在南极发全员信被员工吐槽”:明年将选10个左右员工去南极
- 疑似遭员工吐槽后,俞敏洪连发6条南极游视频,晒出游邮“夏古号”,入住价最高148万
- 俞敏洪分享员工“骂新东方的歌”,曾奖励“出歌骂公司”员工12万元
- 俞敏洪回应孙东旭离开东方甄选 :我们没有任何龃龉和隔阂
- 新华视评丨防止“小事件大舆情”是高校治理必修课
- 罗永浩回应“网友喊话邀请俞敏洪、王自如上节目”;首期播客节目全网播放量已超2000万
- 半岛时评丨恐吓信是漠视舆情的反噬
- 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e路红帆”教你如何预防应对互联网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