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学生赴临沂费县石井镇柴禾峪村开展扶贫帮扶活动

2017-08-14 10:09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理工大学“卓越织梦团”入选2017年山东省“千村行动”社会实践团队和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团队成员由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成员组成,分为两批进入临沂市费县石井镇柴禾峪村开展切合村里需求、形式灵活务实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临沂市费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城,实践地点石井镇又属于费县农村偏远区域,大量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导致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众多,乡村文明建设落后。7月31日,青岛理工大学卓越织梦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经过12个小时车程,几经辗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石井镇柴禾峪村,开展以“传递关爱与陪伴,精准帮扶真扶贫”为主题的扶贫帮扶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围绕人才扶贫和公益扶贫,开展“暖心支教”行动、艺术文化墙绘制、柴禾峪村图书室建设、养老保险资格信息认证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暖心支教,播撒爱的种子

  张开双手,用爱相拥。团队成员对柴禾峪村的50名留守儿童进行素质培训、学科兴趣引导、亲情陪伴、动手能力培养等多元化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来丰富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



  “小的时候我也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全家团圆。”团队成员孙庆涛在开课仪式上说,“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缺席我的成长,坚持每周给我打一次电话,每天听我讲述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告诉我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我从小很听话,很少让他们操心,虽然从小到大跟爸爸妈妈待在一块儿的时间很少,但是我们之间没有距离。” 除此之外,队员们也鼓励孩子们克服内心恐惧,大胆说出对父母的爱,大胆地表达自己。

  “我家张杰和张扬在这里跟你们这些大学生学习变得懂事多了,在回家的路上还教我背《百孝篇》,现在回家知道饭前饭后洗手,一天刷两次牙,爱干净了,会讲卫生了。这不,还非要我从地里给你们带些花生过来吃。”张扬和张杰的妈妈幸福感溢于言表,“孩子回家也有礼貌多了,从家里走的时候还知道跟我们说再见了,真好啊。”织梦团成员来柴禾峪村后的这几天,煮好的玉米、花生、桃子、红薯……这些东西队员们在家可能瞧都不会瞧一眼,但却是他们最能拿的出手的最宝贝的“好东西”,时常有家长往学校送,来表达他们些许的感激。他们就是这样淳朴、善良,这些再普通不过的食物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我们的团队做的很棒,为期半个月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咱们当地影响很大,大家做的事情老百姓也都记得你们呢,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省派第一书记乔书记很是欣慰。

  针对家庭特殊的留守儿童,团队成员细心地为每一个孩子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根据孩子在两周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孩子的邻居亲戚、老师来了解孩子的性格、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各方面。这些将作为培养计划制定的参考。

  团队成员利用休息时间前往特殊困难孩子的家里,并带去团队成员们的心意。一到家门口,就有团队成员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从小到大从没有看到过这么杂乱破旧的房子,这里该怎么住人啊?”“这俩姐弟的生活应该很辛苦吧,真是很懂事啊”,确实,眼前一片狼藉,杂草丛生,房间门上废旧的沙发上都是散发着怪味的衣服,床上的被子早就看不出本来的花色,于是大家心照不宣决定把这院子好好改造一番。于是,通过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共同劳动,让这原本杂草遍地的院子一下就变得敞亮起来了!此刻姐弟俩脸上露出笑容便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创意文化墙,文明礼仪在心中

  美丽乡村,美好生活。清晨,伴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成员们早早地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傍晚,伴着最后一抹夕阳,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一幅幅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文化墙绘制完成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新鲜的时代感将使文化墙成为柴禾峪村“代言人”。这些用书画艺术倡导的精准扶贫、移风易俗、党政建设的“文化墙”将成为文明的“传播者”,成为乡民求知、求乐、求富的精神家园。

  “这些大学生还真行,这么热的天还能坚持画画,我为他们竖大拇指!”临沂市费县石井镇柴禾峪村村民王成文边给队员们扇着扇子边竖起大拇指!

  每天晚上搜集各种关于文化墙的信息,然后进行图纸裁剪,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便成了队员们的家常便饭。即便汗水浸透衣服,即便衣服上沾满涂料,即便饱受各种蚊虫的叮咬,团队成员们也从未叫过苦喊过累,反而更多的是充实与满满的幸福感,忙碌并快乐着,同时也因自己能够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而感到自豪!

  爱心小书屋,留下爱与希望

  饱览群书收获无穷智慧,博学多才创造美好人生。由于石井镇属于边陲小镇,经济比较落后,孩子们除了上课课本之外,课外读物几乎为零。为此,团队成员积极地为这次活动做准备。通过拉取赞助,在校内募捐等形式,为孩子们带来了400本课外书,包括各类世界名著和各色儿童文学,在村委党员活动室为孩子们搭建起一间爱心小书屋,这间小书屋承载了织梦团所有成员对这些孩子们的希望。希望通过这间小书屋村庄里能够多一点文化气息,希望以后村里的孩子们看电视、玩手机的少一些,读书、看报的多一些。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够走出乡村,奔向更广阔的世界!此外,团队成员还通过校内义卖为村子募集到两台电脑,希望这两台电脑的到来,可以为村民们开阔视野、拓宽发展道路!

  另外,为了更好地服务村里空巢老人,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织团队成员们还帮助以柴禾峪大队为中心的六个自然村里近400位60岁以上老人录入养老保险资格认证信息。

  “像我奶奶这个年纪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连基本的拍照都不会,更何况还要录入自己的信息。”团队成员吕方舟如是说道。面对村里的空巢老人,织梦团成员按照老人名单,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挨家挨户地为老人完成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虽谈不上不是什么丰功伟绩,但却真正实现了为村民做实事,办好事的宗旨。

  回顾整个三下乡历程,从五月份就开始策划筹备,从青岛来到这里,经过无数的困难与挑战,队员们都紧紧团结,迎难而上。正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支撑着实践团队一路走来。“十二天的实践之旅本以为很长,但是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就进入尾声,我相信我们在柴禾峪村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一定会成为我们成长中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和财富,我也相信,我们今天给柴禾峪村所做的一切也会留在每个柴禾峪村的村民心里,留在柴禾峪村的各个角落。” 织梦团的成员们如是说道,“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爱是无限的。”

  

半岛客户端 

分享到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

商讯

公告>

频道推荐

山东 | 青岛

互动

社区 |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