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民企办实事|淄川七河生物菌棒出口一网通办
■编者按
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基本方针政策。民企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就是精准施策的切入点。面对困难挑战,企业“出题”,政府“解题”,“作答”成绩,由企业评判。8月8日起,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推出“我为民企办实事”栏目,记者深入民营企业采访调研,了解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需求,听取企业的心声与期待,欢迎企业来电或扫码留言,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及时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
淄川七河生物菌棒出口一网通办
位于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的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食用菌生产、销售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年出口菌棒约4500万棒、出口额达3.5亿元,几乎每天都有十几批菌棒发往世界各地。然而,自2023年国家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出境监管后,办理出口审批手续成为企业头疼的问题。
“以前,我们专门有一个业务员负责这些手续,先邮寄相关申请材料到省农业农村厅,省厅审核审批后再将纸质证邮寄给我们,一来一回,一个周时间算快的。”七河生物国际业务物流部经理戴安国说,办完证以后,再去海关审核,一旦遇到意外情况,菌棒就只能滞留在港口。
用木屑等原料配制成载体,接种上菌种、培养出菌棒,然后出口到国外,再生产出香菇等各类鲜菇,这是七河生物创新的“国内发菌、国外出菇、鲜菇就地上市”模式。
但是,由于菌棒里的菌种属于种质资源,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如出口菌棒,需要先向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申请食用菌菌种出口审批,且“一批一单”,也就是出口一批就需要申请审批一次,然后出口申报时再提交海关核销。
七河生物遇到的情况不是个例。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的一次行政审批服务开放日活动上,食用菌行业企业代表将这一急难愁盼问题反映出来。
怎么解决?在调研的基础上,省农业农村厅与青岛海关、济南海关、省大数据局联合打通数据壁垒,实现食用菌菌种出口审批与海关出口业务联网审批, 打通了企业出口菌种的“最后一公里”。
具体做法上,企业工作人员登录省政务服务平台,在“食用菌菌种出口审批”事项办理专区线上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省农业农村厅受理审批并制发生成电子证照。在这一环节,减少了纸质申请材料和审批表的邮寄办理时间,平均每件缩短3—4天。
而后,省农业农村厅通过省电子证照系统实时推送给海关,海关可自动识别报关单备注信息中的种质资源证书编号,根据编号自动调取实现即领即报、即报即审、即审即放,从以往需要2天的办理时间缩短至秒放的“零待时”通关。
此外,电子证照数据联网后,可自动验核农业农村部门出具证照信息与企业申请通关提报的电子信息的一致性,减少纸质单据可能存在的信息错误,节省信息核实、邮寄换单等纠错时间。
“现在来看,最快的话,今天接到订单,接着提交审批申请,基本上后天就可以从港口发走了。这样一来,我们企业不仅省了人力等,最主要的是客户的订单可以及时接、及时发,企业竞争力也大大提升了。”戴安国说,企业位于外省的一家子公司现在还是纸质申请审批的流程,当地也正在学习推广山东的这一改革举措。
食用菌菌种出口一网通办
食用菌行业企业通过省政务服务网提交申请,省农业农村厅将食用菌菌种出口审批制发生成电子证照,通过省电子证照系统实时推送给海关,海关审核后完成通关手续,实现审批效率和审核精准度双提升。
据统计,自2024年6月下旬至2025年7月底,累计办件量3500余件。
企业有话说
七河生物国际业务物流部经理戴安国:食用菌菌种出口审批与海关通关业务一网通办,不仅企业人力等成本减轻了,且线上及时审批也提高了效率。希望有更多这种响应某个行业领域个性化需求的政策,帮助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大众新闻记者 毛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