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财经|四个月等来开海,一场藏在浪花里的价格博弈正上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开海,不仅是渔民丰收的开端,更是一场围绕海鲜价格展开的“美食博弈”。
从开海前的口头预订,到首日现货的价格锚定,再到从码头到餐桌的价格传导,以及行业与政府的合力稳市,每一环都体现着市场规律与民间智慧的交织。
开海前:“无形市场”里的口头约定与价格预判
“开海前这一周是我最忙的时候,电话、微信基本停不下来。这种口头预订啊,基本都是老客。”威海汇峰农贸市场一位批发商说,“我跟船老大们打交道这么多年,一个电话就能把事定下来,这就是咱们海鲜行业的脸面。”
开海前一周,威海水产市场便进入“电话调度”模式,批发商忙着通过电话、微信与渔船、下游客户对接,以口头形式预订渔获。这种约定虽无法律约束力,却依赖长期合作建立的信任维系,被从业者称为海鲜行业的“脸面”,极少出现违约情况。
批发商预判第一波渔获价格,核心遵循“一看天、二看市、三看船”的逻辑。天气(如台风)、旅游热度、南方开海情况是关键变量,去年开海前一场小台风,就让价格最终超预期上浮20%;节日订单也会推动价格,今年中秋临近,大宗节日订单价格普遍在日常价基础上上浮10-15%。
“南方海鲜确实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比如去年南方梭子蟹大丰收,价格比我们本地低了两成,今年连云港的蟹了,100块钱5斤,导致我们第一网梭子蟹只能跟着降价。但这个需要半个月一个月,刚开始这几天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威海的海鲜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新鲜度和品质方面,所以一般不会完全跟着南方价格走,会保持一个合理的差价。”威海市海鲜批发市场一位业主说。
开海日:现货交易定“锚”,首日价格为何反更低?
开海日凌晨,渔船陆续回港,码头瞬间变身露天交易所。
看货、议价、成交在几分钟内完成,首船海鲜的交易价格会成为全天的“风向标”——渔民会参考周边船只的成交价定价,去年某渔民以35元/斤卖出海鲜后,次日周边渔船基本都参照该价格谈判。
开海首日价格反而比封海期低,核心源于供应链成本差异。封海期间,海鲜多依赖外地调入或冻品,运输、储存成本推高售价;开海后,本地鲜货大规模上岸,供应激增带动价格短期“跳水”。
“刚靠岸时特意瞄了眼旁边小船的交易情况,发现大家喊价都在38-42元之间,心里就更有数了。”一位渔民分享他的定价策略,“买家一来,我抓起几只螃蟹让他们看肥度,再提提‘刚上岸的鲜货’,买家们掂量掂量也就爽快成交了。”
为什么开海首日海鲜价格反而比封海期间更低?一位多年从事海产品销售的业主告诉记者,封海期间的海鲜多依赖外地调入或冻品,运输与储存成本推高了价格。开海后本地鲜货大规模上岸,供应激增带来价格短期“跳水”。这种现象在2025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开海“第一网”迎来了小丰收,渔获中梭子蟹占据了约八成的比例,蟹、虾的总捕捞量相比去年同期实现了翻番。
从码头到餐桌:价格链的层层传导与消费选择
海鲜从码头到餐桌,价格会经过多环节加价。
以中等价位的梭子蟹为例,码头批发价约40元/斤,到农贸市场零售价升至50-55元/斤,再到餐厅菜品价可达80-100元/斤,每个环节均有其成本与利润逻辑。
码头直采有着明显优势:“最主要是鲜度,码头买的是‘刚离水’的,超市里的可能已经放了一天。”一位四点就来合庆码头“抢鲜”的顾客表示,“价格也实在,今天这梭子蟹40块钱一斤,比超市便宜5块多。”
餐厅虽然按成本率定价,但开海首日海鲜常作为引流或高利润产品。威海市春竹大酒店厨师长耿晓生表示:“定价政策上与平时海鲜没什么区别,采购回来后,根据我们的成本率制定价格。”
消费者为“开海第一鲜”支付情感溢价,家庭宴请、朋友分享成为主要场景。“打算晚上给全家做顿‘开海宴’!我闺女最爱吃清蒸梭子蟹,我爱人喜欢辣炒皮皮虾,正好今天都抢着了。”一位市民说。
稳市场:行业与政府的合力“稳定器”
价格波动是市场活力的体现,但行业与政府也在合力构建“稳定器”。
批发商与餐饮企业签订长期协议,平滑价格波动。政府支持冷链仓储建设,发挥“蓄水池”作用。海鲜价格指数提供透明参考,减少信息不对称。
威海作为中国重要的海洋渔业城市,其海洋捕捞业持续稳步发展。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威海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341.6万吨,同比增长4%。这一产量规模持续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在海洋经济贡献方面,2024年威海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426.6亿元,同比增长6.7%,占GDP的比重为38.2%。
2025年,威海市设定了更高的目标,力争全年海洋渔业产量突破350万吨,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目标突破1500亿元,增速达到6.5%左右。
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渔业产值将达到15000亿元,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54%,渔民收入将明显提升。
“如果政府有类似的文旅宣传或者海鲜美食策划会更好。”威海春竹大酒店厨师长耿晓生表示,“要是有开海美食节类似推广活动的话,客人肯定来吃的更多。”